2月14日,“中医文化进校园校长研讨会”举行,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校长、幼儿园园长、专家学者等,共同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发出了倡议。
会上透露,目前北京市有近9万中小学生选修中医药文化课。9万,这个数字的背后,您想到的是什么?
当前,中医药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普及度很低。广州番禺区、荔湾区一个关于小学生对中医药常识掌握程度的随机调查显示,35名受访小学生中30人表示自己不了解中医药知识以及学校也没有相关课程,比例近乎90%。个别小学生对中医药的认识就只限于“针灸”、“喝凉茶”、“煲汤”,对于决明子、夏枯草等常用的中医药材也是一问三不知。
这种不知,不仅对自身健康成长不利,随着年龄的增加,也会渐成一种理所当然,一种“不识中医药没什么大不了,识不识无所谓”的理所当然,更有甚者,会形成质疑排斥中医的惯性思维。
这些都严重制约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,影响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壮大,是在挖掘中医药的根,对青少年健康,对国家繁荣都在储存不利因子。
所以,北京不可不说是一个表率。据悉,北京从2009年就开始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课程,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副所长李萍博士介绍道,中医药文化课程进校园的模式是不一样的,小学、初中和高中课程是不同的,如史家小学开设的是中医药体验课程,四中初中部开设的是药如人生课,大峪中学高中开设的是山谷柴胡课。北京市已经有近9万中小学生选修中医课。
可见,只要结合方法适宜,“中医药文化进校园”并不是反对者所说的那样“操之过急”和“为时尚早”!语文、历史、生物、科学、体育等课程都是很好的媒介,学生们也乐在其中。
正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会上所说,“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,可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接受程度,设计恰当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模式。比如,学龄前儿童以兴趣吸引为主;小学阶段以接触体验为主,提高学生动手能力;中学阶段以探索思考为主,开阔自身视野,提升道德修养。”
其实,除了北京,浙江、河北也早已出台了相关政策,浙江也已经出版了中医药进校园的教材。昔日这些政策都在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,网上也是巨浪滔天。因为意义重大,重大永远会踩着争议的肩膀!
不过有争议又怎样呢?仍然不会阻挡人们为这一善举而奔波的脚步!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校长等就是代表。以人大附中联合总校校长刘彭芝为例。 近年来,他一直为中医药进校园奔走。今年1月,刘彭芝在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,联合多名代表,提交了“关于中医药基础知识及推拿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进校园、进课堂、进教材”的议案。
刘彭芝表示,推拿对近视、颈椎、失眠等症状有很好的作用,除了针灸、拔罐等不适合在校园推广外,中医药文化应该推广普及到中小学校园。人大附中在2016年就已经开设了中医保健养生手法选修课,目前有100多名学生选修了中医课,初高中生都有。
今后,随着《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(2016-2030年)》以及《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》等政策中关于“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”的倡导落实,随着更多人的奔波努力,定会有更多地方开启这扇大门。
所以,这9万数字,着实是一种欣喜,是“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大势所趋”的体现;是中医药文化必将迎来喷薄的先兆。相信未来,会有更多“9万数字”的涌现。中医药,这把开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钥匙,会更加铮铮发亮!
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意义重大
这个在《谁是中医界“武亦姝”?2017年“中医药文化进校园”活动将全面起航!》、《儿童中医教育势在必行!中医要长远发展根本上得从娃娃抓起!》、《河北中医规划火爆背后你想到了什么?中医纳入中小学课程是中医发展的本源!》……这些文章中,我们都有所提及。
中医药文化进校园,对孩童、对家庭、对国家、对中医的长远发展等来说,都是意义重大,势在必行!
1、对孩子来说:
由于医学科普健康知识普及滞后,青少年慢性病已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。青少年肥胖、缺乏运动、吸烟等是成人发生高脂血症、动脉硬化、高血压、冠心病、糖尿病、脂肪肝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。
另外王国强还说过,为什么现在有的女孩子有不孕不育现象?究其原因,发现这些女孩子在青春期时有喜欢吃冷饮、穿低腰裤、光脚等习惯,导致生理上宫寒,中医认为,这种症状不容易受孕。
如果孩子们认识中医,认识生命与自然。当他们有健康问题时,往往能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选择。因为孩子是纯净纯善的,中医是大智慧,孩子们学以致用的速度远远高于我们这些大人。
一位业内人士就说过一个例子,她女儿在七岁时开始背诵《黄帝内经》,八岁生病时,自己就能用书中的观念来找病因,说自己睡觉流口水,发烧是“食饮有节,起居有常”没有做好,才会生病。不仅自己给自己断病,还写了一篇小作文流传在班级,影响更多的小朋友。
2、对家庭来说:
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。虽然有着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,但当父母在医学领域无知时,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来保护好孩子,这时孩子无异于成了最脆弱的人群,是疾病肆虐下首当其冲的牺牲品。这也是为什么《黄帝内经》中会说,“为人父母者不知医,谓不慈;为人子女者不知医,谓不孝”的原因吧。
所以,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,为了家庭的幸福圆满,如果父母不识医,让孩子了解中医知识,着实为善莫大焉之举!当然,父母懂得中医知识,则更好。
3、对中医药长远发展来说:
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,对中医药文化的态度关系着中医药文化能否长远地传承下去。要想做好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工作,必须从娃娃抓起。
正如专家所说,除了上游把名老中医这些丰富的经验传承发扬,下游还要从娃娃抓起,争取形成一个不断的连续纽带。等他们长大后,就会不断的有想要从事这个行业里的人补充到这里来,这样就会有更好的经验总结出来,让更多的人受益。
4、对国家来说
这个更是毋庸置疑,国家是大家,家庭是小家,国家的兴衰荣辱、繁荣富强与否是无数个小家的组合体现。孩子好了,家庭就幸福了,整个民族就有了勃勃的生命力,对于国家的意义还用说么?
所以,正如王国强所说,中医药文化应纳入传统文化课程中,纳入生理卫生课程中。并且教材要少一些高深知识的传授,多一些和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,再开展一些中医药知识的大赛。
据悉,今年3月份,“中医中药校园行”将全面启动,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学、小学、幼儿园及部分大学举办有关中医中药公益科普活动,通过中医药科普宣传和趣味性的体验活动,集中展示中医药魅力。